我爱答题网

2023中小学地震科普(防震减灾)知识竞赛题(答案及解析)(3)

解析:震后救人时对处于黑暗、饥渴状态下埋压过久的人,正确的护理方法是蒙上眼睛救出来,慢慢进食。

当人被埋压在废墟下时,由于长时间处于黑暗和饥渴状态,一旦突然接触到强光和食物,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不适和伤害。因此,正

确的护理方法是在救出人员时,为其蒙上眼睛,防止突然的强光刺激,并逐渐给予适量的食物,帮助其缓慢地适应光线和进食。

23、《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于2008年12月27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修订通

过,它的实施时间是()。

A、1997年10月29日

B、1997年12月29日

C、1998年12月29日

D、2009年5月1日

答案: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于2008年12月27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修订

通过,它的实施时间是2009年5月1日。

这意味着自2009年5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正式开始实施。该法律的修订旨在加强地震防灾减灾工作,提高中国

在面对地震灾害时的应对能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4、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是()发明的。

A、祖冲之

B、张衡

C、毕昇

D、蔡伦

答案:B

解析:张衡(78年-139年)是中国东汉时期的一位科学家和发明家。他发明了一种被称为"地动仪"的仪器,用于检测地震活动。这

个地动仪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水银的重力和惯性原理来感知地震的方向和强度。张衡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器,标志着地震

仪器的发展起点。

25、全世界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其中有感地震约()次。

A、5千次

B、5万次

C、50万次

D、500万次

答案:B

解析:全世界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其中有感地震约5万次。

有感地震指的是能够被人们察觉到的地震,即震感能够传达到人类所在的地区。相比于所有地震事件,有感地震只是其中的一小部

分。

26、烈度和震级的区别是()。

A、烈度: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或破坏程度;震级:根据地震仪测得的地震波形计算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

B、烈度:根据地震仪测得的地震波形计算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震级: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或破坏程度

C、烈度:用来评估自然灾害本身造成的社会损失的度量标准;震级:表明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多少

D、烈度:是来表示地震造成的社会损失的程度;震级:表明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多少

答案:A

解析:烈度和震级的区别是:

烈度: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或破坏程度。烈度是通过人们所感受到的地震强烈程度来评估的,通常使用烈度表进行测定。它描述

了地震对建筑物、人口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程度。

震级:根据地震仪测得的地震波形计算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震级是通过对地震波形的测量和分析得出的,常用的震级有里氏震级

、面波震级等。它是用来衡量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的指标,与地震的破坏程度不直接相关。

因此,正确答案是选项A:烈度表示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或破坏程度,而震级表示根据地震仪测得的地震波形计算地震释放能量

的多少。

27、发生火灾拔通“119”后,应向“119”台报告哪些情况?

答案:

解析:在发生火灾后,拔通紧急火警电话号码“119”后,应向“119”台报告以下情况:

火灾地点:告知火灾发生的具体地点,包括街道名称、门牌号码、楼层等信息,以便救援人员准确到达。

火势情况:描述火势的大小和蔓延情况,例如火势大、火势小、火势蔓延速度等。

人员情况:报告是否有人员被困、伤亡或需要紧急救援,包括自身和他人的情况。

安全出口:提供关于火灾现场的安全出口和逃生通道的信息,帮助救援人员在到达时进行最有效的救援行动。

特殊情况:如果有特殊情况,如有老人、儿童、残疾人或孕妇等特殊人群需要特殊照顾或救援,应告知“119”台。

其他相关信息:提供任何与火灾相关的重要信息,如有可燃物品、危险品、气体泄漏等情况,有助于救援人员了解现场风险。

在与“119”台的通话中,要保持冷静、清晰地表达,回答问题时提供准确的信息。与救援人员保持通话,按照指示采取必要的行

动,确保自身安全和帮助救援工作的进行。

28、低洼处的住宅遭洪水淹没或围困时,通常有效的避险方法有什么?

答案:

当低洼处的住宅遭受洪水淹没或围困时,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有效避险方法:

提前疏散:如果有预警或警告,及时听从当地政府或救援机构的指示,提前疏散到安全区域或者预定的避难所。避免在洪水来临时

才做决定,因为此时可能已经无法安全离开。

上楼或爬高处:如果没有及时疏散的机会,选择住宅内部的较高楼层或者上层,例如二楼或阁楼。爬到屋顶也是一种选择,但要确

保屋顶结构安全并可以承受人的重量。

寻找高地:如果周围有相对较高的地点,如小山丘、高地或者坚固的建筑物,可以尽量前往这些地方避难,远离洪水区域。

利用救生艇或漂浮物:如果有救生艇、冲浪板、救生圈等漂浮工具,可以利用它们在水中移动,寻找安全区域或者等待救援。

按照安全通道行动:在水势较弱的区域,尽量沿着楼房或其他坚固结构的安全通道移动,避免被水流冲走。

保持联系:尽量保持与救援人员或亲友的联系,告知自己的位置和状况。使用手机、收音机或其他通信设备寻求帮助。

避免接触污染水:洪水可能带来污染物和危险物质,避免接触洪水中的污染水和浑浊物质,以免引发疾病或伤害。

注意个人安全:在避难过程中,注意个人安全,尽量避免涉水行走时滑倒或被困。如果感觉身体状况不适,要及时向救援人员求助

请记住,在遇到洪水时,尽量依靠专业救援机构的指导和帮助。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和警觉,确保个人和家人的安全是最重要的

29、家中应常备哪些急需用品?

答案:

家庭应该常备以下急需用品,以应对紧急情况或自然灾害:

非常用药品和急救用品:包括创可贴、纱布、消毒液、医用胶带、止痛药、退烧药、抗过敏药、急救手册等。

应急食品和水:储备足够的非易腐食品,如罐装食品、干果、饼干、坚果、能量棒等。同时,储备充足的饮用水,建议每人每天至

少准备3升。

照明设备:备用手电筒、备用电池或充电电池、蜡烛、火柴或打火机等,以确保在停电情况下仍能有照明。

通讯工具:备用手机和备用电池,以保持与外界的联系。同时,也可以考虑备用收音机,以获取紧急广播信息。

急救箱:储备一个完善的急救箱,包括消毒棉、绷带、止血带、一次性手套、医用剪刀等。

床上用品和衣物:备有干净的毛毯、睡袋、衣物等,以保暖和舒适。

工具箱:备有基本的工具,如锤子、螺丝刀、剪刀、钳子等,方便处理简单的维修和应急修理。

重要文件和备用钥匙:将重要的文件、合同、身份证件、医疗记录等整理好,放置在安全的地方,并备份电子文件。备用钥匙也是

必备的。

环境防护用品:根据所在地区的特点,可能需要备有口罩、手套、防雨衣、防护眼镜等防护用品。

简易工具和应急装备:例如绳索、帐篷、防水胶带、个人救生器材等,根据需要和家庭情况进行补充。

这些是常见的急需用品清单,可以根据个人家庭需求和所在地区的特点进行调整和补充。定期检查和更新这些用品,确保其状态良

好并易于获取。

30、地震发生时要“先跑后躲”,不要先躲。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地震发生时应该先躲后跑,而不是先跑后躲。在地震发生时,首先应该迅速找到安全的避难位置,如桌子下面、墙角等结实的避震

位置,保护头部和颈部。待地震过去后再采取适当的撤离行动,尽量选择安全的出口,避免使用电梯。躲避地震是为了减少被坠物

、倒塌建筑物等伤害的风险,然后在安全的时机下迅速离开危险区域。

31、我国消防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更多内容请进《问答》专区>>>

tag:地震科普知识   防震减灾知识  

相关内容

Copyright ©2019-现在 我爱答题网
联系方式 E-mail:276427641#qq.com
渝ICP备17004579号-1 | 渝公网安备 50022602000628号